工廠 SOP 總是落不下去?把「口令」變「事件與報表」,每天看得到遵循度
用攝影機與 AI,把 SOP 拆成看得見的事件:有證據、能告警、可統計。管理者每天看到 遵循度、誤報率、處置時間,改善不再摸黑。
常見痛點
紙本 SOP 寫很細,現場依然「有人忘、有人跳步、有人越線」。鏡頭視角與逆光、遮擋、樣本不足,讓誤報/漏報頻傳;管理端看不到「哪個步驟 × 哪一班」最常出錯。
事件化 SOP 怎麼做
① 拆 SOP → 定義事件
例如:佩戴防護具完成
、掃描工單成功
、工位#2 啟動前清潔
、危險區越線
。
② 訂「可視證據」
- 物件(PPE、治具編號)
- 姿態(拿/放/按)與區域(禁入線)
- 時序(步驟順序/超時)
③ 資料治理與隱私
- 視角/光線/遮擋規劃;每步驟準備 300–500 張關鍵畫面做標註。
- 去識別與遮罩,邊緣端運行;只保留必要的事件片段與統計值。
三個關鍵指標
遵循度 %每步驟有做/沒做(分班別/機台)
誤報率沒事卻叫的比例(降低警報疲勞)
處置時間從發現到復歸的秒數(影響停線)
4 週導入節奏(單線試點)
- W1:挑 3–5 個關鍵步驟,完成事件定義與資料盤查。
- W2:架設鏡頭與邊緣 AI;準備標註集。
- W3:上線告警 + 班別日報(遵循度/誤報率/處置時間)。
- W4:選 2 個高影響事件優先改善,週會復盤。
我們怎麼幫
- AI SOP 行為監控系統:事件引擎整合辨識、告警、報表;可串 MES/看板。
- 端側部署:延遲低、穩定、隱私更安全。
FAQ/技術附註
需要很多鏡頭與高階 GPU 嗎?
依視野與遮擋規劃,單線常見 2–4 支 IPC + 單 GPU 即可。
(工程師)事件偵測包含哪些?
物件偵測、區域越線、姿態/動作、時序規則;事件觸發即時告警與記錄,並可回訓優化。